滬青學的公益永續行動:挺好Campus聯合成果發表會

撰文|彭麗禎(淡江資圖系二年級)、程鈺芳(淡江資工系二年級)
修校|涂敏芬(淡江企管系老師)
日期|2024年6月

北淡水到南嘉義的263公里征程,承載著淡江大學榮譽學程「永續設計與創新」修課學生執行之公益永續行動的整學期專案成果,授課教師涂敏芬老師偕同USR計畫《淡水好生活》的夥伴,與班上4組的13位同學共同南下參加第七屆「挺好Campus社群商務競賽暨四校聯合成果展」。一同響應參與的大學有嘉義大學、高雄大學和靜宜大學,以NPOchannel公益平台上的「募款計畫」與「集食送愛」為方案,四校共計210位學生的42組參賽。

滬青學秉持著人才培育的使命,涂敏芬老師在2023年首次以榮譽學程「永續設計與創新」課程參與挺好Campus社群商務競賽,並於輪流協力舉辦的共識之下,2024年成為主辦方,以成為舞台設計師為職志,一方面打造四校學生成果發表的園地,另一方面也是匯聚公益行動中相關利害關係人齊聚一堂的場域。

舉辦七屆以來,今年議程設計上首次安排教師交流討論會。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的朱彩馨老師、高雄大學資管系的王凱老師、靜宜大學資管系的楊子青老師相繼分享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方法,他們帶領的參賽學生多是電子商務課程的學生,課程多從介紹商務模式及社群管理理論切入。

而淡江大學企管系涂敏芬老師帶領的是榮譽學程的修課學生,11位班上同學加上2位助教共來自12個系所,跨領域的互動與對話就從PBL(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開始,並在學期之初以「創新者的DNA」作為起手式,逐步引導學生執行公益永續行動。課程架構根據設計思考方法論安排週次進度,在小組公司化的分組策略之下,途經五個關鍵行動指引: 

行動1:辨識永續發展目標管理系統 

行動2:錄製開放式影片來補充任務式專題脈絡資訊 

行動3:在同理觀察的操作上標竿社會影響力報告書 

行動4:向利害關係人提問來定義需求 

行動5:習得社會實踐者鍛造當責行動的內功心法 

以此認識公益募款平台及商業模式的使用,規劃社群,開始選定並開通自媒體經營(例如:Instagram、FB、Podcast等),最後使用一個月的時間來驗證行動的假設。如同課程初始的相互勉勵「你必須成為你在世界上想看見的那個改變」,如此,永續設計與創新有了自己的故事。

涂敏芬老師強調,得獎只是手段,留下回憶才是目標。挺好Campus的創辦人張幼霖提及:「學生未來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是在解決社會問題,因為社會問題太多了」,公益並非距離我們很遠,只是時候還沒有到。而淡江大學USR「淡水好生活」計畫主持人建築系黃瑞茂老師也分享,時代已經轉變,教學方式也要與時俱進,教師專業要如何帶領學生走到真實的場域,來回應社會的需求。

▲挺好Campus創辦人張幼霖分享理念(攝影/劉霽醇、提供/涂敏芬)

▲教師交流合照(攝影/劉霽醇)

經過早上場的教師交流,時間來到了下午場的重頭戲ー聯合成果發表會,這次邀請到五位長年關注永續議題的社會賢達來擔任評審,包括:NPOchannel平台張幼霖創辦人、天下CSR頻道黃昭勇總編輯、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張德儀教授、台灣服務科學學會傅佩娸秘書長、高雄慈善團體聯合總會劉雅玲執行長。將就入圍決選的30組團隊,選出公益內容獎、公益行銷獎、永續經營獎、模式創新獎與公益成果獎的得獎團隊。

第七屆挺好Campus聯合成果發表會的主持人是淡江大學管科系大四吳蘊芯同學,也是2023年的參與學生,以學姐的身份與經驗協助發表會的進行與時間掌控。在上半場的報告中,或許有點緊張,有些組別語速過快或無法在時限內完整報告,但每組都展演出各自亮點,其中貼文內容最具特色的為設計社群角色、吉祥物,將其變成貼文內容的一部分,並設計手繪漫畫和結合電影、時事、節日等製作對應貼文。報告內容也各有其特色,線上經營活動如「鴨米飽飽」的八點檔影片和動畫、「義心肢助」的線上活動一步一腳印之照片、「城隅說書人」的貼圖捐款活動,線下實體活動如導盲犬活動、個案家訪,報告方式也各有特色,像「月光的聲音」以組員對答的方式報告、「「香」(ㄆㄤ)嘎「視」咪噠」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報告。

下半場的報告中,吸收了上半場組別的經驗,大多組別皆有控制在規定時限內。其中「視ㄕㄟ的哞杖」在講述中穿插生動有趣的小短劇環節、「義童去郊遊」的報告主講人非常活潑開朗,時常和台下觀眾進行互動,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愛要及時~」貼文使用漫畫呈現,「盲人啾啾」的趣味短影音,「無障礙視界」使用梗圖及心理測驗宣傳;也有直接與利害關係人接觸的,認為「緣起關愛」與嘉義縣物資銀行互動發文;或是請KOL協助分享以增加觸及,如「孩是要幸福」和「光炬 torchlight」。

本次成果發表中,可以看見多元主題和計畫執行方式,計畫因著不同的方案對象而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活動。大多組別都有提及影片的成效較佳,不少組別利用抽獎和主題結合故事的方式來吸引觀眾,也有不少組別使用漫畫、動畫形式作為主視覺風格。其中也有結合組員的國籍製作不同語言或主題的貼文、以吸引不同國籍的客群,例如「5G」的越南籍成員與「集食之星」的外籍外交系學生。

總講評由天下CSR頻道總編輯黃昭勇擔任,他詢問在場學生「為什麼要參加這個專案?動機為何?」希望學生參加公益商務競賽,不只是為了一個履歷,而是成為可以改變人生的一個行動,帶著這份思考、延續下去。

▲淡江大學榮譽學程師生和得獎手牌合照,恭喜大家!(攝影/游月伶、提供/涂敏芬)

2024年代表淡江大學參賽的四組學生,透過集食送愛專案,募集到44,142元(相較2023年募資的17,900元,成長近2.5倍),共獲得8個獎項,收穫頗豐,獲獎心情美麗像朵花。

集食廣益(攝影/游月伶)

恭喜淡江大學「集食廣益」小組獲得公益行銷獎第二名、公益成果獎佳作,主要有兩種行動方案,一是在Thread、IG上以解謎方式跟粉絲互動,也自行製作長輩圖,在各大社群平台針對不同的目標對象宣傳;二是透過「人生摩天輪」自主企劃與錄製Podcast「原來我不是親生的?集食送愛母親節特集」。

益起吃飯(攝影/游月伶)

恭喜「益起吃飯」小組獲得公益內容獎第三名、永續經營獎第二名、公益成果獎第三名,亮點在於自主啟動跨域合作,找到校內建築所碩士生經營的開心農場,參與「輸蔬疏離感」農園種植體驗工作坊,預計採收大家種植的蔬菜,並舉辦烹飪會共同享用;在FB以醜蔬果經營議題對話,延伸出其他相關的永續議題。

集食之星(攝影/游月伶)

恭喜「集食之星」小組獲得永續經營獎佳作,小組內主要由兩位企研所助教協助外籍生理解台灣公益平台與食物銀行的運作,並鎖定在外籍生經常瀏覽的國際社群發布貼文及影片。同時透過此行動倡議SDGs行動目標,推廣NPO Channel 與食物銀行專案,使越多的外國人知道這則專案並從中增進推廣專案的宣傳能力。

要吉食(攝影/游月伶)

最後,恭喜「要吉食」小組獲得模式創新獎第一名、公益成果獎第二名。主要行動是自發性地聯繫來到課堂上演講的忠信食物銀行,親自到基地擔任一日志工,從揀選食材到發送物資,真實體驗惜食物資的集食配送如何照顧弱勢族群。以及透過在社群媒體上的官方帳號,將「愛娟」的故事與前述行動結合,達成虛實整合。

▲淡江大學榮譽學程參賽組別與指導老師涂敏芬老師合照(攝影/游月伶、提供/涂敏芬)

公益,不是口號,而是一場行動!感謝所有人的支持,共計四校4位教師以社會實踐課程帶領學生參與社會、4位課程助教、5位評審、11位工作人員,共計發出24張感謝狀。成果發表會中共發出25張獎狀,最後NPOChannel創辦人也為了感謝同學們的付出,也發出實習證明。最後,一起挺好,我們共好,滬青學的改變理論,共譜人生故事與經歷!

▲2024第七屆挺好Campus社群商務競賽暨四校聯合成果展活動精華片段(提供/嘉義大學;製作/唐仕勳)


學生心得


**陳冠廷/管科二(@i要吉食)

公益行動在滬青抱得各項大獎之際落下帷幕,最終站我們透過共享執行專案的時光,共學、共創、共好,實屬難得的機會,集聚四所大學的菁英及其創意做成果發表式的價值溝通。Brighter Futures, We Together! 就讓我們一起,公益永不缺席。

**朱庭儀/財金三(@i要吉食)

經過整個學期的努力,今天終於迎來了收獲,全班都獲得了多項獎項的榮譽。然而,今日的成果發表僅僅是一個逗號而非句號,社會上還有許多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扣回到我們i要吉時的理念,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期許未來自己能夠持續投入到公益及永續行動當中!

**楊政達/物理三(@i要吉食)

從零開始啟動一份計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雖然過程很辛苦,但看到努力的成果拿到的成績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付出的努力越多,拿到成果後得到的榮譽就越多!

**程鈺芳/資工二(@益起吃飯)

今日張幼霖執行長說了一句「貧窮會世襲,讀書是翻轉貧窮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雖然本意並非如此,但我卻覺得這是在提點我們所做的這些行動都是在間接地幫助他們翻轉貧窮,我們所獲得的獎項都是他們給予我們的回饋。雖然今日是四校分別抱得大獎回歸的日子,但就如同我們所獲得的永續經營獎,公益是永續的,我們的行動也將會永續進行。「今日的得獎不是句點,只是省略號」,我們也將吸收今日從其他學校、其他組別的報告中所獲得的啟發,精進宣傳、內容、呈現方式,並以其他視角做切入,以提升自我品質。未來還有許多公益訊息在等著我們去傳遞呢!

**黃明慧/會計二(@益起吃飯)

很幸運早上能在會議廳聽到組織、統籌各方的人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其中最大的收穫是我可以知道在別的學校裡面,他們的學生可以學到甚麼我不知道或不是我系上專業的東西。也很開心看到其他學生在本次活動上,不一樣的想法跟呈現方式。曾經以為自己已經做得很棒很多很好了,但看到其他人的成果,還是會很驚訝「原來可以這樣做」,或是覺得怎麼可能有人做得到什麼程度,但他們卻做到了,讓我見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必須要更謙虛並努力改進的地方。

過程中其實一度很想放棄,但好慶幸自己沒有這麼做,有和大家一起來到嘉大真的是太好了。今天不管是看到其他人還是自己的組努力至今的成果,都有一種快樂的滿足感,那種是會想要讓自己變成更閃閃發光的人的感覺。

**李品劼/電機二(@益起吃飯)

經過早上各個學校老師和創辦人等人的分享,我更加確信當初參與這堂課程的初衷。雖然過程艱辛,但看到我們的參與讓世界某些角落的人們生活得以改善,我覺得一切都值得了。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所角逐的獎項也都取得了相應的成績,讓我感到這幾個月來的努力沒有白費,是有被看見的。有參與本活動的任何一個人都辛苦了!未來也讓我們繼續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彭麗禎/資圖二(@益起吃飯)

很榮幸可以來到嘉義大學參與挺好Campus聯合成果發表會,上午聆聽各個帶隊老師以及創辦人的分享、下午觀摩其他參賽組別的發表。過程中發現自身於規劃、社群經營上的盲點,未來會將本次吸收到的經驗應用在相關的操作上。

如何讓這場盛事不只是競賽,而是可以持續進行的行為?學生在真實世界的場域進行,讓這件事成為人生中的課程、作業,讓執行期間的經驗成為最寶貴的成長養分,感受學校與社會對學生的包容。社會是不斷流動向前的,人也是不斷向前行走,在心中種下的種子,有朝一日會成長茁壯。

**廖冠皓/資傳三(@集食廣益)

自己很榮幸能夠在早上聽到四校在行銷課程上不同的做法,真的在帶領學生上有不一樣的課程設計,如:高雄大學的必修課必須要符合200以上的社群訂閱數,相較我們的30幾位的訂閱人數略顯較少,要如何使大家關注互動,成了做為行銷人的我們必須要去思考的議題。與此同時,要如何有創意的進行行銷是我們該學習的技能,領悟到這麼多軟實力後,使我對於整個社群商務競賽增添不少信心。

下午在實際比賽的過程當中,每隊的參賽隊伍都有各自的報告特色,從演戲、講解的互動過程當中,讓我們更加熟悉每組在社群運用上的實力,是一次非常有特色的旅途,更加使我們更能瞭解到不同學校間的差異性。

**蔡婉秦/會計三(@集食廣益)

這次有機會參加如此有意義的活動,我感到非常的有榮幸,且在這次活動當中,學習並吸收到許多養分,來自四所大學的學生所呈現出的公益行銷方法及內容,都有不同的特色、特點,這些也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未來若還有機會,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投入公益行動中,不論是多麼微小的行動,因為只要大家都有一點點行動,一定能匯集成很大的力量!

**林沛辰/化材二(@集食廣益)

今天榮幸能參加嘉義大學的演講活動,聆聽許多教授的精彩演講,從中學習到許多書本上無法獲得的寶貴知識。除了四大學校各組的發表,每位老師都有其獨特風格,所帶領的學生也各有千秋。我學到了許多他們的優點,希望自己能夠不斷進步。這次的公益活動讓我深感意義重大,我決定未來會將公益活動與我的人生並行,持續參與,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這次經驗啟發了我,讓我更堅定了追求公益的信念和決心!

新聞原文:https://tamsuiusr.internet.idv.tw/new/滬青學的公益永續行動:挺好campus聯合成果發表會/

Previous
Previous

挺好做公益|嘉義大學以實作及競賽引導學生實踐社會關懷

Next
Next

電子商務激發學生永續創新經營新實力,挺好Campus競賽 資管系師生獲5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