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琳│把心裡的療癒寄託在這方
文/林承毅 攝影/冼漢榮
雖然飄洋過海是為了愛,但就像她所說有愛的地方就是家,來到這裡透過咖啡,酒Bar等更多還在腦海裡醞釀的創業點子來實踐她心中所追求的「療癒感」,基隆就如同一張畫布般,包容著所有的人與行動,這裡不僅能讓人實踐夢想,更能讓人感到自在而徜徉。
郭鳳琳
一位三十歲新基隆人。把心裡的療癒寄託在這方
我們常說海港城市有一個特殊性格,那就是「包容」,因為是門戶,是走廊,所以人來人往,見怪不怪,不應就是這座城市的個性,確實基隆曾經是如此,從大航海時代開始,不同的時代,來這邊土地上住著不同樣的子民,他們在這裡生活,在這裡相約,在這裡相互別離,因此,在我的眼裡,基隆市一座承載著許多不同情緒的地方,因為港口,送往迎來,別離歡聚都在此,因此,多元性也造就城市的可塑性,背後也就是其深厚的歷史及文化底蘊。
許多老基隆人,習慣用一杯咖啡來迎接新的一天?也許你會認為,有沒有誤會,基隆是漁港怎麼可能,那可是都會區中產階級或上班族們的時髦玩意兒,別忘了基隆一直以來透過港口連結世界,並作為與新文明之接軌地,往來的人群,帶入不同的文化,飲食,甚至語言,讓這座城市自然且豐滿,所以如果你在平日,行走在基隆街頭,遇見三五好友相約喝咖啡閒聊,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對他們來說,這不見得是風尚,而是尋常不過的日常。
因緣分而來具熟悉感的她,透過創業建構想像中的療癒,香港女孩郭鳳琳,就是這樣的一位。
你或許會覺得網路聯繫一下,約出來見個幾次面就談結婚,還真是有夠衝動,但其實這不就是一種緣分開啟的起手式的其中一種,無論快或慢,只要精準確實,有緣有份就很到位,一位曾經在日本學電影,寫劇本,而後回到香港,一直醉心於透過不同的模式來建構心中「療癒感」的香港女孩,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習於透過不同視角來認識這個世界,而在來到台灣之後,決定跟先生在基隆開啟屬於他們的咖啡館。
就因看到了這座城市的咖啡文化,尤其崁仔頂魚市場樓上的商店街,讓她充滿了滿滿的既視感,與其說是鄉愁,不如說讓她更有自信想為這裡做點什麼?那就選擇咖啡吧!但可以融入更多的香港味,因為她知道這座城市有足夠的自信可以來包容,而她想起造一座帶有八零年代風格的港式咖啡館。
舉例來說,鎮店之寶特色牛仔咖啡,是一杯濃縮的義式咖啡,變成美式再加上方糖,讓方糖吸滿Whisky,然後點火十幾秒而成,帶來這個新品,融入在地而成融合成為新文化,所以港飲,港食,就因為「愛」來到基隆,終究下錨,相信再過一陣子,將會融入成為基隆文化的一部分,就如同鳳琳喜歡的一句話「有愛的地方,都是家。」,也曾經問過鳳琳,為什麼開店會選擇在基隆而不是台北,除了距離這個考量之外,她說是一種感覺,她喜歡基隆,認為這裡不僅會讓人感覺是個家,更是一處可以定下來的地方,基隆的土壤可以孕育這件事情,不那麼快,緩一點,帶著一點草根及包容,是她深信基隆可以讓她圓夢的主因。
而開「咖啡店」是她喜歡做的事情或說是目的嗎?幾番的對話,更清楚知道,對於鳳琳來說療癒個概念是她一直以來在追求的,也許是經歷過迷惘的一段人生,而漸漸會思考怎樣可已接觸到最深的靈魂?除了夢想的咖啡店,已在基隆一處具歷史感的街區二樓實現之外,創造動能很強的她,不畏疫情的又在基隆市區開了另外一家的酒吧,就因她想要在城市中建立起一處,帶著復古藝術,能播放著迷幻流的樂音,提供熱紅酒,德式啤酒,還有水淹,讓人可自在放鬆的好地方,我想這或許是比咖啡廳更貼近她所追求的一個作品,當然這必然是與這座城市之間的再一次協作。
至於下一回呢?她也已經在腦海裡盤段著,並規劃著,下一步想要開一家帶有一點東方禪意的店,可能是品茶,可以是品香,可能是另一種過去不見於基隆的新服務模式,在她的眼中,基隆市可以接受這樣的實驗性的,還負擔得起的店租,很友善的人群,還有包容性強的街區,讓她總是可以如此大膽築夢,設定目標就勇敢去做,原來在一位新住民的眼裡,基隆市一座如此開放,能讓人勇敢想努力的城市。
而能讓人看到機會,讓這個城市因為有更多的加入,注入更多活力,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