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Talk|開蘭第一城,鐵道五漁村,職人多元樣,願景祈發光

挺好Talk。Say頭城《蘭調風情、五鐵五漁》

文/林承毅

「頭城」這個地名,你會直接聯想到什麼? 衝浪、教育、移居,這應該是近年來,大眾可能對於頭城存有的新印象,確實隨著衝浪運動的風行,烏石港早已成為衝浪客心中的絕佳北台衝浪勝地。當地設置的人文中小學,也成為都會區父母,嚮往實驗教育的實踐夢土,也因為這樣的吸力因子,為這座平靜的小鎮,引來了為數眾多的年輕家庭,以及嚮往山海生活的國外移居者,這些是屬於頭城在過去一二十年且持續在進行中的改變。

頭城狹長的東北角海岸線 | 攝影/張幼霖

紀念「開蘭第一城」石碑 | 攝影/張幼霖

如果把視角拉回到從前,提到頭城,大家應會直覺冒出「開蘭第一城」並想到吳沙這位率眾進入東台灣開墾的領袖,也由於這裡開發的早,文風鼎盛,孕育出不少詩、詞、書法、繪畫以及文學等領域傑出人才,因此此地一直有著宜蘭藝文寶庫之美稱。

山海構築而成的狹長聚落

當然頭城的山海,一直有著其獨到的魅力,先說山的部分,著名的草嶺古道,從新北市的貢寮翻山越嶺,一路來到大里的天公廟,這是許多居住在北台灣親山熱愛健走的居民,絕對不陌生的步道,在山腳著名的頭城農場以及藏酒酒莊,創辦人的開疆闢土跟親力親為一直是一個傳奇,近年來也與許多職人合作,成為一在地食農自然等議題的共創新天地。

關於海的部分呢?除了熟知的衝浪聖地烏石港、外澳海灘,還有近年來興起的搭遊艇到龜山島牛奶湖玩SUP並暢飲香檳之外,你是否還有什麼印象?我想多數人,也許沒有注意到,就在你來到宜蘭境內,抵達頭城站前的這22分鐘裡,緩緩通過的五處車站,甚至如果你是搭對號列車可能還不自知....這樣一座人口不到三萬人的頭城小鎮,轄內就設有七座車站,且其中五處就這樣錯落在海灣沿線上,可說是一件很獨特的事。

單面山造型與拱型迴廊的頭城車站 | 攝影/冼漢榮

試想,你搭乘一列通勤列車,從台北站出發,準備造訪散落在頭城海岸上的五處小聚落,火車一路沿著東北角,途經瑞芳、雙溪、貢寮,最後穿越層層隧道,就在此遇見光明,見到一片色澤不同且更為開闊的海洋,是的,接下來是東海岸,正迎接著你,而你定神遙望著的是遠方宜蘭遊子的返鄉燈塔—龜山島。不到片刻的時間,列車就停留在第一站石城,通常這裡不太會有人上下車,火車繼續行程,你會先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廟,沒錯,是道教聖地奉祀玉皇大天尊的大里天公廟,而後抵達大里站,接著下一站,不時會遇見有人挑著漁獲上來,是總有新鮮貨的大溪漁港,停靠的是大溪站,再來則是遙望著龜山島的龜山站,還有最後,有著最性感健美的紅男綠女出沒、北台灣重要海洋遊憩聖地外澳海岸旁的外澳站。

宜蘭遊子返鄉的燈塔—龜山島 | 攝影/冼漢榮

蘭海鐵道五漁村

由鐵道串起了石城、大里、大溪、龜山、外澳這五處海岸聚落,隨著先民的開發及生活,早已有超過百年以上的歷史,如今在地方振興的浪潮之下,將被以「蘭海鐵道五漁村」的概念進行整體的推動與規劃,期待能打造一座全新的頭城旅遊品牌,以彌補在國道五號雪隧開通之後,頭城因不在交通主幹線上,發展上的限制及沒落。

這樣的觀念與做法,受到義大利La Spezia省沿海早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Cinque Terre五漁村所啟發,但如何回身思考,在這條20公里左右的海岸線上,有什麼樣的資源與特色,尤其人,還有怎麼樣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來延續並訴說?

沿著海岸線而形成的頭城「五漁村」聚落 | 攝影/張幼霖

受限於沿線的腹地狹小,以及高齡少子化的影響,許多地方實際居住的人口不多,但如果延伸來談,如何將頭城這幾年的變化,及蓄積而來的新舊能量都可藉此相互交融,共同點亮這個由軌道所串連起來的聚落,創造新的魅力與風格?

這裡是否依舊保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慣及風俗文化,當義大利的五漁村,因為其建築特色、飲食習慣而深受世界遊客著迷,那我們的「蘭海鐵道五漁村」期待能留給前來的旅人什麼樣獨一無二的印象?在當下的脈絡爬梳及在地DNA的挖掘之下,我相信五處沿著海岸線而形成的聚落,依舊存有從過往發展脈絡之下,所形成的獨特點。放眼未來,我相信人與其所欲傳遞的價值及內容,終將會使每一次聚落藉此風華再現,激發獨一無二的在地魅力。

職人與聚落之間的魅力共創

因此,在本次「挺好Talk。Say頭城」的企劃當中,由張幼霖導演,精挑細選找到了六位在頭城各地努力的職人,這六位有著各自專長,專注於各自不同事業,以身為度的將他們的熱情投注在不同行動及議題的達人,無論他們是世代的頭城人,還是新的頭城人,都無私且奔放地演繹著屬於他們的驕傲,讓人遇見「蘭海鐵道五漁村」後續的可期展開與即將帶給人們的美好感動。

位於龜山站往山的那一頭五分鐘車程的頭城農場,三十多年與家人共同守護這片農場的營運副總卓志成,熱情外向的他,是園區的最佳代言人,並善於將先進知識轉化並導入,期盼能在永續的精神底下,讓農場能持續蛻變,持續提供都市人所需的價值,連結及共創絕對是下一步。承先啟後的箇中好手,並承繼創辦人對於自然永續的堅強信念,透過自己柔軟的態度及具有包容性的思考,引入許許多多具有創造力、實驗性的共創新可能。

而在大溪站不遠處的大溪漁港,有位返鄉的年輕船長黃士洋,龜山島三代目的他,承繼著家族先民們數十年來的討海工作,在東北角這片海岸上努力著,隨著漁業資源的匱乏,永續也落實在他的日常工作之上,持續找尋與海洋之共生共存之道。

曾經是一位終日流連於世界各大流行產業的資深工作者莊幼惠,八竿子都與頭城連不上關係的她,卻在多年前被衝浪牽引而來,如今早已是外澳的新住民,長年累積的美學基底及多元視角,成為她的養分,在頭城的山海據點上揮灑著天份,讓這裡更具有魅力。

從小熱愛舞蹈的蘭陽之女吳栯禔,歌仔戲曾經是她人生上半場兢兢業業投入的職業,在某個發生於頭城的文化活動之中,與另一傳統技藝「唸歌」相遇,並在後續受到名師所啟發並感召,從此復興即將消逝的唸歌,成為她的志業,期待在這片土地上持續受人傳唱。

從馬來西亞尋著自然及農業而來的馬素靈,如同其他近年移居的外國人一般,愛上了頭城的與眾不同,在這片土地的滋養之下,她有更多的學習及獲得,並期盼能一步步透過她的不一樣,來感受這裡在飲食上的獨特性,並透過不同的方式將她所感受的美好向外傳播。

在蘭陽博物館裡頭,持續透過有形展館及無形活動來轉譯,並傳遞宜蘭自然環境及人文風土新價值的陳碧琳館長,對於家鄉的未來發展,有著比誰都濃厚的期待,到底宜蘭需要的是什麼,又期待讓遠道而來的旅人獲得什麼?面對未來需要守護什麼?他期待著可以有更深的思考及醞釀,並展開行動。

這六位活躍於頭城這片土地上,百工百業的職人們,在頭城的土地上揮灑著他們的熱情,並透過專業,點亮頭城的魅力,也讓這處小鎮豐富又多彩,當然,在自古即人才濟濟的頭城,他們的表現並非絕無僅有,而是在此時此地,最足以代表頭城,深厚底蘊的一群。

蘭海鐵道五漁村 | 攝影/張幼霖

結語

關於「蘭海鐵道五漁村」的未來發展,相當值得期待,處於後疫情時代,加上體驗嚴然成為旅遊的日常,讓我們更相信,有再豪華或完善的硬體設施,絕對比不上在地有一位,甚至一群,始終懷抱著信念,有著故鄉愛,並能說著一口在地風土熟成好故事的人,之所以名為職人是對於他們專業的敬佩,每一位的他們都是兢兢業業在工作崗位上努力的人,也唯有如此,才能信手捻來皆是在地活靈活現的絕對好滋味。

Next
Next

陳碧琳|藝術養成,文化專才,返鄉貢獻,蘭博創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