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山篇|山林聚落,百年古道

我覺得生活體驗、飲食習慣、文化傳統,才是旅人對地方的記憶與依戀。

接下來提到古道,請容我介紹一下,淡蘭古道分為,北路、中路、南路三段路線,北路又稱官道,

是以前官方為了軍事或傳遞公文而修築的道路。中路又稱民道,是以前先人居住的地方,有很多的梯田跟土地公廟。南路又稱茶道,是光緒年間,因為茶葉經濟興盛所以才修築,從坪林到頭城的路線。

我們的聚落旁邊有很多的古道環繞,接下來我們就走一趟百年古道生活路徑。

我們從龜山站出發,講到龜山就要講到梗枋,梗枋是頭城鎮更新里的舊名,梗枋的臺語是硬崩,

就是山硬硬的崩落下來,民國五十八年這裡曾經發生山崩,所以當時的省主席為了祈求平安,

所以才把這裡更名為更新里。那梗枋距離我們龜山島只有7公里,是臺灣本島跟龜山島距離最近的地方,所以宜蘭線鐵路通車的時候,就把這一站命名為龜山站。

從海拔20公尺的龜山站出發,我們往山上移動,大概三十分鐘我們會走到梗枋古道的入口,

梗枋古道是淡蘭古道中路的支線之一,以前淡蘭古道的北路是官道,全長將近二百公里,前人為了節省時間,就修築從艋舺到新北平溪,再到頭城的路線,全長只有一百二十五公里,可以節省好幾天的時間。

從梗枋古道上去,大概三十分鐘,我們會爬升海拔大概二百多公尺,會到達更新路138號,這裡曾經居住著三戶人家,現年七十歲的林先生,說他小時候上學要準備兩支火把,一支上學、下山用,用另外一支下課、上山、回家用,古道沿途我們會看到「雙扇蕨」,這是世界上極少數地區才有的珍稀蕨類,它也是淡蘭古道的重要意象,俗稱「破傘蕨」,它的形狀像雙手張開,有著手作步道的意義,也有守護山林的精神。

古道兩旁我們會看到很多先人的遺跡,這裡曾經盛產大青,它是染布重要的植物,也有很大面積的桂竹林,在沒有塑膠的年代,竹子是很重要的作物,先人們翻山越嶺,搬運貨物,靠的就是竹簍跟扁擔,從龜山站出發三個小時,我們會到達海拔五百公尺的坪溪古道,相較於剛剛一路向上的路程,這一段路是非常舒服的一段路,古道沿途有翠綠的景致,彷彿走入了綠色隧道,這裡曾經是為了運送木材而打造的林道,所以它比較寬廣。

繼續往前,我們會遇到平溪,平溪的水質非常清澈,魚蝦悠游 、幽靜如畫,伴著水聲潺潺,這裡非常的涼爽舒適,來到這裡,建議大家停下幾分鐘,歇歇腳閉上眼睛,去傾聽溪流的聲音,去感受溪流,訴說這裡過去的故事,因為這裡曾經是造林地,這是日本日治時代的造林樹種柳杉,它的氣味非常的宜人,具有鎮靜放鬆的作用,在這裡,您要大口深呼吸,緩和一下平日緊張的情緒。 

繼續往下,我們會來到一個觀景平臺,站在海拔五百公尺的古道上,遠眺龜山島,居高臨下的視角,這是專屬於探訪古道旅人才有的權利。

繼續往下,我們會來到石空古道,「石硿」就是「石空」的舊地名,為什麼叫做「石硿」,因為有一個山壁被河流侵蝕,形成山洞的形狀,因而得名,不過現在,舊的居民已經通通搬到頭城外澳里居住。再來,我們會遇到黃金嶺福德祠,這是建於日據時代大正年間,相傳是居民從福隆搬運砂岩雕砌而成,先人以農為本的生活態度,對土地的依賴性很高,所以為了祈求作物豐收、出入平安,土地公廟是地方上最重要的信仰。

往下,我們會遇到五叉路石碑,上面寫著1.61公里,1.61公里就會到達外澳火車站,五叉路是前人生活交通的必經之地,古道會沿著溪澗一路往下,走在溪澗裡面,我們會遇到比較深的水潭,這就是青潭,這是過去的居民,往來取水、戲水重要的地方,恭喜大家,看到榕嶺舊土地公廟代表我們快要到終點了,這裡以前只是用三塊石頭疊成的小廟,後來才擴建成現在這樣的規模,後來也幫土地公公找了土地婆婆來作伴。 

恭喜大家,五個小時後我們到了這個地方,距離外澳火車站剩下三百公尺,在這裡天氣好的時候,您可以抬頭看看天空,這裡有飛行傘翱翔的畫面,也可以鳥瞰外澳的海灘風光,古道是先人為了生活翻山越嶺的足跡,淡蘭古道上面二百五十多座的土地公廟,見證著百年來的興衰更迭。

故事|卓志成

延伸閱讀:熱情幽默,對外溝通,承繼家業,農場興業


Previous
Previous

里山篇|山海滋味,慢城生活

Next
Next

鐵道篇|蘭調風情,唸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