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篇|承先啟後,滬尾永續

我是一個以建築築夢的人,就在數年前我接到了一個特別的任務,

而這個任務讓我不再只是一個旅客,來到淡水遊玩而已,而是有機會可以為淡水做點什麼、留下點什麼,我的任務就是在這一片原始的土地上,蓋一座百年建築,打造滬尾園區,而很高興,經過六年的努力,我們今天有一點成果可以跟大家分享。

這是紅嘴黑鵯,如果你是秋天或者是冬天來到滬尾園區,你將會有機會看到它們的身影,園區在設計階段跟完工之後,做了兩次的生態調查,透過調查報告顯示,園區的落成,不但沒有讓這裡的鳥類減少,反而增加了十多種,現在整個園區,有超過30種的鳥類,將這裡當作是他們賴以維生的生存棲地。

我們再把鏡頭放大一點,看到緊鄰在園區旁邊的米粉寮溪,經過生態的復育,這裡的魚蝦蟹已經超過30種,你可以看到鯽魚、看到鯰魚、看到鱔魚、相手蟹、招潮蟹,整條米粉寮溪可說是生機蓬勃、生意盎然。這是可愛的相手蟹,如果你是夏天來到園區,漫步在米粉寮溪旁邊,請你一定要小心你的腳步,因為你很有可能會遇到牠們,如果看到牠們,麻煩請大家,讓讓牠們先走。

整個園區的邊界採用的是,生態溝的設計,來取代傳統的水泥圍牆,這樣的設計,讓生命得以無界身長,如果你行走在這裡,請你停下腳步,圍觀這個世界,你將會有領悟到,一沙一世界的生命驚喜。

而如果要說,最能夠代表淡水的符號是什麼?我想應該是「拱」吧,你可以在滬尾砲台、小白宮、紅毛城都可以看到「拱」這個形式。為了能夠向淡水的歷史致敬,滬尾園區的外觀,設計了許多的「拱」,除了圓型的「拱」,還有代表現代的方形「拱」,當你看到在走近一點,園區你會看到,有許多分割重新碎化,再重新拼貼的「拱」形,創造了許多豐富的視覺的層次,被大量的運用在圍籬、鋪面,以及所有的視覺設計上面。

這一張室內的照片,透過自然光線的變化,跟材料的倒影,讓你在室內,卻彷彿有置身在觀音山,跟淡水河懷抱裡的錯覺。而來到了室內,一個具有深度的陽台,讓你可以在這裡,不用被烈焰所曝曬,在這裡輕鬆的享受美景,夏天的風經過了陽台降溫來到室內,讓室內更舒適、讓建築更節能。

到了夜晚,你可以跟你的朋友,在這裡點上一杯調酒,在這裡享受燈光,還有淡水意象的投影,想像一下淡水那個時候的流金歲月。來到的滬尾商場,一個大型的屋頂可以在這裡,讓你享受愜意的悠閒時光,時光多人不知道商場的屋頂上面,就是我們園區的大草坪,而這個屋頂上,設計了許多圓形的採光罩,讓自然的太陽光,進入到室內,減少室內的能源的浪費。如果你是現在聽我說才知道,等一下活動結束,一起去找找看吧。

淡水承載著台灣,豐富的歷史與人文資產,滬尾園區的落成,很希望能夠為淡水留下,另外一座百年建築,而我們很高興,這一份的努力,陸續的得到許多的肯定,園區陸續的獲得了鑽石級的綠建築標章,銀級的智慧建築標章、環保酒店、綠色餐廳還有金擘獎。

過去我們在說滬尾的埔頂指的是「小白宮」、「紅毛城」那一帶,那是淡水最人文薈萃的一區,今天,你來到滬尾園區,你可以在埔頂草原上面,躺在這裡,享受徐徐的海風,欣賞絕美的夕陽,如果你從這個角度來看園區,你會發現整個園區,是以一層又一層退縮的方式,以最接近原始地形地貌,將六千多坪的建築,鑲嵌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遵守的是,當地都市設計法規裡面,海平面以上26公尺的約定,而這份尊重,是來自一份對土地的溫柔。

故事|林莉婷

延伸閱讀:林莉婷│融合地景 起造希望


Previous
Previous

山城篇|山城秘境,生活映像

Next
Next

走讀篇|淡水行旅,漫步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