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導演」張幼霖|城市魅力,地域品牌,以人敘事,挺好一路

文/林承毅

過去近十年以來,「地方」兩字,早已成為一門顯學,這樣發展的發展,一方面與當代社會下,亟欲扭轉過往獨尊台北,重北輕南的發展態勢,一方面與近年來,設計崛起並被廣為運用,初步創造城市形象扭轉,並讓人民感到有所關聯性。因而在這樣的脈絡底下,設計展、城市願景展,各式的藝術季、嘉年華及文化節慶等活動,都成為各縣市政府的重要政策,透過每年度限時現地的舉辦,來達到促進交流及文化觀光推廣之用。然而這樣的公私協力,確實為城市注入更多軟性因子,從而有更多在地人,重新意識到故鄉的美好,更多地方關係人,更為關注他們深愛之地,更多的旅人,因為活動的舉辦,找到更多親近造訪的好理由。

因為活動的舉辦,找到更多親近造訪的好理由 | 攝影/冼漢榮

設計介入為地方帶來什麼?

如此看似美好的設計介入,就這樣遍地開花,獲得許多人的讚許,當然也招來許多指教,最常聽到的不外乎「找來一組又一組台北來的明星設計師或是策展大咖,是很不錯啦,都能自帶流量,但怎樣看來看去就同一群人,玩同一個套路?雖然總是能營造一種設計要來改變城市的聲勢,但不就是同溫層自High!城市真的就這樣改變了嗎?會不會展覽過後,拍拍屁股,打回原形,人去樓空?」

面對這樣不時而來的批評,不經令人反思,城市到底需要的是什麼?硬體之外的軟體,該怎樣來創造?也許談不上是「翻轉」,但如何能讓每一次的活動都能留下多一點的養分?當城市的個性及紋理能透過設計及藝術加以詮釋轉化,成為充滿記憶點的在地魅力,成為一處有深刻記憶的地方,成就可期的「地域品牌」。

這會是奢求,還是值得期待?我相信設計的導入有其必要及階段性,但能否透過共創的路徑來帶來賦能的效果,讓更多的元素能量留下來,帶動地方的感質提升,這才是進入後策展時代,地方期待找回更多在地主體性,應思考並前進的方向。

籌備中的「挺好Talk。Say頭城」| 攝影/冼漢榮

一名故事導演的行動實踐 

「挺好Talk」找尋有故事的在地職人們 | 攝影/張幼霖

「挺好Talk」的創辦人張幼霖,一位擅長透過陪伴引導的「故事導演」,協助職人述說一段感動人心的在地故事。以過往二十多年行銷公關及管理顧問的實戰經驗作為底蘊,並以其博士論文研究主軸「故事資本」作為立論基礎,透過在地職人上台述說各自精彩,作為行動策略,並期盼延續,透過「故事」結合「商品」及「體驗」擦亮在地魅力,展開一系列「挺好Talk。Say台灣」為題的城市品牌復興行動。

一般人可能就認為「挺好Talk」不就跟風起雲湧多年的TED一樣,就是一場以地方為題的講座?其實並非如此而已,如果你有機會深入了解,就會知道,這是個歷時半年的在地活化行動,大家所熟悉的那個「舞台講演」,確實重要,但只是過程中的一個橋段而已。

整個「挺好Talk」的展開,從確立地點及方向開始,接著導演會開始四處踏查,找尋有故事的在地職人們,找到人,確認意願,接下來是一連串高強度的共創行動,透過彼此激盪讓在地內容,能從挖掘前進到轉譯,最終透過述說來詮釋,成就這一切需要信任及默契,才能走到舞台的那一端。 

而「挺好Talk」的初心,就是期待讓在地精彩的人,透過分享他們懷抱熱情持續投入的事,從每個人行動背後的多樣性及美好,讓我們與地方獨一無二的精彩相遇,為了達到這樣目的,又不刻意選擇早已被看見的地方名人,反而期待從「素人」下手。因此,過程中所創造出的「在地賦能 Local empower」效果,也就成為行動背後對於地方所帶來,最有意義及價值的關鍵。

讓在地精彩的人,分享他們懷抱熱情持續投入的事 | 照片來源/挺好Talk團隊

挺好Talk的一路向前

五年前,「挺好Talk」從高雄開始,原本只是一個從校園開始的實驗性計畫,起因為某次名廚江振誠前往高雄餐旅大學演講,當時就讀博士班的張幼霖因課程衝堂而無法前去聆聽,再加上錄影品質不佳,因此讓張幼霖想到了TED模式,並與時任院長張德儀教授商議,可以用這樣模式來為地方做出獨一無二的精彩內容。 

而後2016年,辦了兩場測試演講,整個內容除了參考TED Talk的四段式,也加入日本6分鐘演講,以台灣知名談話性節目「一步一腳印」的敘事角度,從那時候不斷進行研發及調整。而在演講者部分,從一開始單純著重在讓職人把自己做的事情說清楚就好,到現在演化為完整的敘事模式,要能好好說好十八分鐘的精彩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平日疏於表達的職人們,張幼霖自創了一套的訓練模式及方法,透過這樣的共創模式,創造令人驚豔的成果及內容。

挺好Talk元年,從高雄出發 | 照片來源/挺好Talk團隊

2017年第二度舉辦,並以「觀光工廠」為題,從中完成整個模組方法的調整及操演,而2018年在高雄舉辦的第三回活動更為定型,並正式定名為「挺好Talk。Say高雄」,堪稱為「挺好Talk元年」。在這次的行動中,除了落實流程方法,也做出應有的品質及口碑,換來了368席滿座,讓團隊頗受激勵,因而也思索著,後續如何將此模式帶出校園,真正打造一座,能為地方所用,不僅創新價值,更讓地方品牌化,最終能創造出影響力的舞台。

因為有了高雄的經驗,引起鄰居屏東縣的注意,並願意投入資源來支持,藉此展開了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契機。在這次的「挺好Talk。Say屏東」中,嘗試以「生活」、「文化」與「歷史」作為切角,在進行過程中,張幼霖也提出「人們去旅行通常不是為了創造就業機會或帶進地方收入,多數的旅行通常都是為了走進當地的生活跟文化,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地方生活文化的一部份。」這樣的概念論述,期待透過「挺好Talk」來提升行動的層次,並彰顯地方DNA的內隱價值。

「挺好Talk。Say屏東」展開了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契機 | 照片來源/挺好Talk團隊

目的地旅遊與旅遊會話資本

在「目的地旅遊」的概念之下,可以梳理出旅人七大核心想望的維度:「一座城市可以看什麼、做什麼、吃什麼、享受什麼、獲得什麼、買什麼,最後遇到什麼人」。這七個維度更確立了「以人為敘述」是關鍵,更是「挺好Talk」演繹城市內涵的重中之重,讓每一位地方職人,都能用他的專業,讓旅人盡興回味,就如同廚師,就是透過地方食材,演繹最在地真實的生活肌理,而旅人用舌尖去體驗及感受,從而獲得此地獨有的風味,並獲得滿滿的感動。

挺好Talk。Say基隆 | 照片來源/挺好Talk團隊

期待能藉此開闊城市行銷的新可能,不再是老王賣瓜說地方好,也不是請有名氣的陌生人來說地方好,而是讓佇足地方的人,用親身驕傲的精彩來讓所有人拍手叫好,而當各自不一但各有特色魅力的人都拿出自己的絕活,那這座城市,怎麼可能不令人流連忘返?這就是張幼霖最念茲在茲的行動初心,堅持把舞台留給一位位在地職人們,而他的角色,只是陪伴大家的教練,還有整合大家的導演,並在過程中思考著,能否在行動之外,加大在地職人後續可期的影響力行動開展?

挺好Talk。Say淡水 | 照片來源/挺好Talk團隊

所以從屏東、基隆、以及去年的淡水,就開始協助在地職人,進行後續相關商品及體驗的合作開發,之所以有這樣後續行動,為的無不就是期待,能讓這樣的能量紮根在土地上更為深刻,不僅能創造更具持續性的影響力,也能讓這樣的漣漪效應,為這座城市,甚至職人能創造前所未有的後座力,以及超乎期待的新價值。

與福灣莊園合作開發的地方味覺體驗《遇見淡水》 | 攝影/冼漢榮

與集瓷合作開發的地方意象商品《挺好城市杯》| 攝影/張幼霖

過去五年,台灣大力在推動地方創生,「在地DNA」的概念可說甚囂塵上,到底地方的魅力在哪裡?價值在哪裡?是否具有造訪的理由?我想「挺好Talk」的出現,就是精準的為此而來。

結語

「以終為始」的目標導向設計,是一種對於地方的承諾及約定,但過程永遠才是最重要的,找到對的人,挖掘出獨一無二的內容,透過培訓共創,讓內容更出色到位,最終產出的是一段富有魅力及內涵的在地故事。站上舞台,其實一切才開始,期許每一位地方職人,都可以將「挺好Talk」所創造出的儀式感,視為是與家鄉的一份無形契約,走過這一遭,成為這座城市的魅力發信大使,當每一位都能自信且高聲的說出屬於自己但源自於這片土地上的美好,這座城市就會因這段行動歷程的存在更具有意義。就此,「挺好Talk」成為一有效的活性介面,相互連結並創造地方與旅人之間的關係,或者成為一座城市的「魅力驅動」加速器,讓地方的元素及內容,藉此轉化並蛻變成地方的吸引力因子。

最後,這不是一場以城市為主體,讓地方明星有機會發聲的一場分享會而已,也不是為了擷取畫面,成為使未來城市的宣傳影片而已。「挺好Talk」的存在,是一種醞釀城市魅力,展現地方潛力的集體性行動,由一位「風之人」導演搭配一群「土之人」在地職人,用一段塊狀時間及努力,來醞釀一座城市,多樣性且具魅力的新未來。

Previous
Previous

莊幼惠|時尚歷練,國際視野、浪人生活、生活美學

Next
Next

林嵩烈│百年基業 補位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