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志成|熱情幽默,對外溝通,承繼家業,農場興業

文/林承毅

試想,如果有一天你大學畢業,也許想要出國,想要在自己所學上大展身手,但此刻家人的事業開始蓬勃發展,這時候你該如何進行抉擇?是先收起自己的想望,回家與親愛的家人一起拼一場,縱使知道這條路可能會有許多的副作用?還是先實現自己的夢想再說?相信任何的選擇都有其起心動念與道理,但能堅持下去,絕對不是容易的事,背後有著責任的承擔及行動的勇氣,當然還需要有伴願意一路同行。

卓志成,一位在三重埔長大,在台北完成學業,就來到宜蘭頭城的梗枋山上與家人共同經營農場事業,有著熱情幽默的個性,喜歡結交朋友,是園區公關第一把交椅。他是如何把農場帶出去?如何與家人分進合擊?如何隨著時代浪潮帶著園區創新精進?每一刻都是挑戰,能與時俱進的帶著夥伴,朝著「永續」的目標持續前進,未來即在不遠處,就在那裡。

隨著時代浪潮帶著園區創新精進 | 照片來源/頭城農場

父母親都是中部人,跟當年台灣經濟奇蹟之前,辛勤打拼的年輕人一樣,從鄉村來到城市,並在三重一帶落腳。因此,卓志成從小就在三重溪尾一帶長大,父親是台中縣大安鄉全村子裡頭第一位考上高考的公務員,母親則是任職於國小的教師,有著超凡事業心的她,預視到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後,不用補習造成收入銳減,就此離開教職走向創業之路。

創業要做什麼?媽媽觀察到鄰近布市每天結束前都會剩下許多邊角料,因此發揮創意把這些材料做成內衣褲到市場販售,從此,從簡易家庭代工到成衣廠,創業就這樣開始。在卓志成的記憶中,小二就開始跟著全家趕工熬通宵,針車聲成為家裡最大的主調。小時候家中經濟還算不錯,忙碌且事業發展中的家業,家中三位小孩也都很爭氣,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都順利進入北區第一志願就讀。

然而,七零年代石油危機,成衣廠在時代下落幕,媽媽在友人的介紹之下,跑到宜蘭買地,一開始只是想要當成退休後的自住農園,但隨著八零年代台灣獎勵休閒農業發展,退休農園開始一步步走向事業化的發展。卓志成高中時期偶爾會搭車過去農場幫忙,大學時期就讀法律系雖課業繁忙,但也時常回去帶導覽,最高紀錄還一天帶五團,只能說很認份的他,認為家裡的事業正在發展,就媽媽一個人而已,如果有時間當然要義不容辭來協助,而另一方面,他則是意識到自己似乎熱愛大自然,也熱情喜歡與人接觸,所以就這樣持續往返農場。

創立頭城農場的卓媽媽 | 照片來源/頭城農場

大學畢業後,還是有想了一下,畢竟念了四年的法律,不考起來嗎?為此準備了兩年,但誠如他所說,農場真的是太忙了,最後還是選擇就此與法律分道揚鑣。其實在大學時期,因為農委會正極力大力推廣農業轉型,開立了相當多的培訓課程,那時還在唸法律系的他,就時常會代表家裡去上課。整個頭城農場,也從一開始的小規模果園,到後來開始蓋餐廳、住宿,甚至把本來預定要自住的空間都改為民宿,越做越大,忙碌的時候,員工根本是從早上七點拼到晚上十一點,成為無名符其實的7-11。

回顧當年的盛況,雪隧還沒有通,媒體又少,加上宜蘭的休閒農場不過區區三四家,所以只要一有報導或者連續假日,絕對都是爆滿,因為這樣常常被叫回去工作,一開始可能有點不甘願,但到後來也知道沒辦法,連本來要去念的碩士,都錯過,直到後來才有機會去就讀。

每到假日絡繹不絕的人潮就是最忙的時刻 | 照片來源/頭城農場

經營家庭事業,與家人一同工作,絕對是非典型的「職場」環境,真的能如普通企業般就事論事?多半不是這樣的容易,在家庭事業中,從草創初期的小規模到現在,往往是人人身兼多職,尤其農場複合經營的模式,每個部門的劃分及業務內容繁雜,人力資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農場的環境中如何吸引留住年輕世代的人才,也成為農場經營者一代與二代,需要彼此互相扶持跨越的挑戰。

生性熱愛交友及與人互動的志成,一直以來都有進修的打算,因此,當農場經營較為穩定之後,就與幾位高中朋友一起上國外遠距碩士課程,利用六日來自我充實,不僅從課程當中獲得到了許多觀光產業知識,也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包含太太Tina。真可謂書中自有黃金屋,也有顏如玉,對於學習這件事情感到食隨知味的他,在婚後也多次主動進修,包含透過介紹到泰國就讀博士學位,在國內,也陸續前往交大就讀EMBA以及政大的後EMBA,透過這樣的持續參與,開拓視野,積累人脈,也更能貼近社會脈絡,對於一個事業發展無比忙碌的經營者而言,如此好學不倦,誠屬不易。

與家人們的合影 | 照片來源/卓志成

關於在頭城農場將近二十年的心血投入,絕對不能漏掉另一半Tina,兩人的搭配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組合,相對於卓志成樂於也善於對外進行溝通連結,Tina則專注在內務,包含行政會計、行銷規劃、甚至數位化的推動,以及與家人之間的溝通,都是依賴柔軟又有耐心的太太來協力。

在家庭方面,志成與Tina有一對兒女目前都在澳洲就讀大學,會前往澳洲就學與太太曾留學澳洲有關,從小兩人對於孩子的教育相當重視,在中學階段,還曾每日來回台北宜蘭接送上學,真是毅力可嘉。當詢問到會期待孩子未來回來接班嗎?卓志成笑著回答,看他們的意願,但農場經營確實很不簡單,從櫃檯接待、活動、山林維護,總務人事再到房務組餐點等,典型的整合性服務業,工作項目應有竟有,工作中有相當多不難但要做到位,也不容易的繁瑣細節,可沒有想像中的如此容易,尤其面對這幾年普遍的缺工情形,經營人才的短缺,從言談之間,可感受到背後的壓力,即便有那麼好的基礎在前頭,最難的還是要持續走下去,因此經營者絕對需要與時俱進。

正當「永續」成為當下的一大顯學,企業端需思考落實ESG的可能,頭城農場早就在幾年前就率先取得GSTC全球永續旅遊旅宿業認證,並透過與泰國交流農業永續的發展模式,也建構了與東南亞幾個國家良好的互動,為頭城農場每年固定引入了對農業及生態有興趣的年輕人,前來打工換宿。不僅如此,農場發展過程中,也慢慢聚集了許多不同專長,但都同樣對生態環境有熱情的人,農場似乎逐漸成為一個過往所未有的「培養皿」,讓不同專長的人可以在這邊,用著這塊土地及環境的養分,來發揮創意,實踐夢想。

農場裡的森林教室「里山共森基地」| 照片來源/頭城農場

森林體驗DIY | 照片來源/頭城農場

目前有來自馬來西亞的馬素靈,負責網站維護、內容編採;莊幼惠 (Pia) 對於生活美學很有研究,開發特色的體驗內涵;另外生態廚師小龍,使用農場出產的農作物來進行永續餐桌,透過他們的加入及所激盪出的火花,讓農場的經營層更意識到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不僅是農場內的改變,在農場之外,包含與協會之間,與東北角風管處,甚至串連到正如火如荼在推動的蘭海鐵道五漁村,期待能將區域串連在一起,一起思考如何共好發展,尤其山與海,不該再分別來看,而是要連成一線頭城才會令人感到無比精彩。

不僅山林永續,頭城農場也參與淨灘為海洋盡一份心力 | 照片來源/頭城農場

結語

頭城農場打從創業一開始就很樂於也善於與公部門打交道,對卓志成來說,不僅因對應政策而能獲得實質資金上的挹注,也能因此導入新的知識方法,讓園區的發展更能緊扣時代所需要,當然許多計畫比較偏重實驗性,但也因著農場夠大,可以有容錯的機會,近幾年因為人力關係,志成開始思索未來與公部門之間能發展出新的合作模式。

面對未來,人才仍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尤其是留才上需投入更大的心力及資源,才能確保園區的永續,從當年卓媽媽創立到現在二代兩兄弟接棒下去,他們始終相信,農場的存在是為了提供給居住在都市裡的人,一處能感受並體驗大自然美好的場所,就如同農場的標語:「向大地學知識、向萬物交朋友」。從創立至今也過了四十年,時代演變至今,尤其經過COVID-19疫情的洗禮之後,自然反而更被人們所珍視看重,面對未來,農場的發展沒有悲觀的權利,在客群上要再更聚焦,在內容上持續深化永續,與職人間更加密切合作,專注永續課題,推動永續旅遊,深化美學感質,這些都是接下來的核心目標。

一處能感受並體驗大自然美好的場所 | 照片來源/頭城農場

螢火蟲季的美麗光點 | 照片來源/頭城農場

兩代人的心血就投注在這片頭城梗枋的山林裡,從單純一處農園,成為一處休閒娛樂之地,以及環境教育場域,場域的下一步即是要強化與周邊夥伴之間的連結,從點到線最後成為一整個面,期盼能與五鐵五漁村交織出一個富有魅力的場域,關於里山及里海,有機會就在這裡實現。

Previous
Previous

吳栯禔|歌仔戲底, 宗師學藝、矢志傳承,唸歌復興

Next
Next

馬素靈|馬國女孩,飄洋過海,情牽緣繫,感受自然